《中国电子报》访谈刘鹏等专家
2021/12/21 11:44:56

  近日,中国电子报社在其旗下官方微信“中国电子报”(微信号:cena1984)发布文章《大数据交易所掀起新一轮数据“掘金潮”》,报道了大数据交易的发展现状、瓶颈问题与未来发展等。
 
  同时,文章还穿插了包括中国大数据应用联盟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主任、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鹏教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大数据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冯海红,北京计算机学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秘书长王娟,DAMA(国际数据管理协会)中国主席汪广盛在内的多位专家对于行业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观点,让读者印象深刻,收获颇丰。文章也将刊登在《中国电子报》上。
 
  《中国电子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电子报社主办,隶属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CCID),是具有机关报职能的电子信息产业行业报。
 
  刘鹏教授,清华大学博士,中国大数据应用联盟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命题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区云计算选拔赛裁判长/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云存储组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云计算研究中心专家、2002年PennySort国际计算机排序比赛冠军与2003年全国挑战杯比赛总冠军。
 
 
 
  文章如下:
 
 

 
  近日,上海数据交易所在成立当天落下了备受瞩目的第一单,交易双方分别是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以往上海的电力大数据主要用于“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此次交易后,电力公司可对合法采集到的企业用电数据进行脱敏和深度分析,形成涵盖企业用电行为、用电缴费、用电水平、用电趋势等特征内容的数据产品,通过数据交易所提供给银行,为其信贷反欺诈、辅助授信、贷后预警等提供决策参考。
 
  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的核心价值在这次交易中得到体现。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布局大数据交易所,精心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上海数据交易所、中新天津生态城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不断成立的大数据交易所将“数据交易”推上热搜。然而处于起步阶段的数据交易在实现数据要素的价值上,面临很多现实难题。
 
  各地大数据交易所“花开遍地”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贵数所”)于2015年正式挂牌运营,开启了国内数据交易的历史。此后,大数据交易所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北京、上海、浙江、武汉、陕西、黑龙江等地先后跟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国内已公布的(含筹建)的大数据交易所(中心)已超过30个。
 
  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所谓的大数据交易究竟交易的是什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大数据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冯海红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常见的数据交易标的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以API(实时数据)接口形式提供的数据服务,主要交易的是数据使用权;二是在原始数据基础上衍生的数据产品及服务,如数据包或数据集等;三是数据报告。”
 
  “参与数据交易的买卖双方多为央企、国企、科研院所和高校等研究机构,真正有数据需求的企业出于政策风险、合规性边界等方面的考量还未真正参与进来。” 北京计算机学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秘书长王娟坦言。
 
  她指出,价值评估是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关键问题。过去的价值评估包含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等,现阶段的数据要素评价更多是收益法与市场法的结合,即以数据可能带来的收益和市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云计算世界-云计算资料和交流中心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